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
2019-07-29 00:00
來源:本站
7月29日,民政部舉行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。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司長賈曉九介紹慈善事業、社會工作及志愿服務有關情況,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副司長孟志強、一級巡視員李波一同出席新聞發布會,并答記者問。發布會由民政部新聞發言人、辦公廳副主任賈維周主持。
《光明日報》記者提出了大家關注的問題:“網絡募捐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,請問民政部如何加強對網絡募捐活動的監管,使之更透明、更規范?”一起來看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一級巡視員李波的回答吧!
黨的十八大以來,特別是《慈善法》頒布以來,我國慈善事業借助“互聯網+”迅速發展,互聯網慈善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在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上,2018年全年累計有84.6億人次點擊、關注和參與慈善。但是,互聯網慈善作為新生事物,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。為進一步規范互聯網慈善,民政部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文件,逐步建立健全規范和引導互聯網慈善特別是網絡募捐的制度和機制,為互聯網慈善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。
一是加強慈善組織公開募捐備案管理服務。按照《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》的規定,我們指導慈善組織將開展的所有公開募捐活動都通過“慈善中國”進行網上備案,簡化了工作流程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二是加強對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監管。按照《慈善法》規定,民政部先后公開遴選了兩批共20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,為所有慈善組織發布募捐信息提供服務。為加強對平臺的事中事后監管,按照平臺基本管理行業標準,進行不定期巡檢,并在年中、年末開展考核。
三是為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創造有利條件。慈善社工司成立后,對“慈善中國”全國慈善信息平臺進行了迭代升級,開發了移動端頁面,優化辦事服務流程,推動實現慈善信息全國“一網可查”。
四是加強慈善領域捐贈信用管理。通過慈善領域數據信息的歸集、交換、共享,實施大數據治理。依據《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》,對違法違規慈善組織實行“黑名單”管理,同時開展了慈善捐助失信問題專項治理。